国内酱油都是“科技与狠活”?酱油的真相,一文说清!
晚上好,我是小碗非著名专业吃货「郑郑」。
最近食品安全领域挂起了一阵大风,关于“海克斯科技”的相关食品内容在网上疯传。
食品行业的“造假”“添加剂”,也一步步被扒下外皮,露出里面的真相,不少的可全是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应该是件好事。
有知情权,了解其背后的真相和危害,权衡利弊,做出更合适的选择。
其中就在这几天,“海克斯科技”的这阵风刮到了人人家里都有的酱油身上。
因为一条爆红“勾兑酱油”视频,让海天酱油冲上了热搜。
主要的讨论点之一,是有网友发帖说海天酱油“双标”,只给国内酱油添加,国外酱油没有添加。
对此,企业在官微发布声明回应,称:
部分短视频账号借‘海克斯科技’、‘科技与狠活’话题,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”。
同时表示自己也有“好吃不贵的0添加系列”酱油。
针对人们关注的“酱油争议”问题,10月5日,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在官网发布声明。声明指出:
“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……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,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。”
这一争议,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酱油的另外一个争议点:
酱油里有添加剂正常吗?
是不是便宜的酱油才有添加剂?酱油是不是买越贵的越好呢?
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一起到超市看看货柜上价位不一的酱油,对比食辩。
你对酱油的所有疑问,这一篇基本都能解决!欢迎大力转发到家庭群、朋友圈,科普真·科技与狠活。
01
首先,市面上大多数酱油都是「酿造酱油」。
我去超市看到,架子上的大多数都是酿造酱油。
▎酿造酱油是怎么样的呢?
根据《GB 18186-2000 酿造酱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》,酿造酱油的定义是:
按发酵工艺又可以细分为两类:
高盐稀态发酵酱油:盐水浓度高且量大,制作周期长3-6个月,品质更高。
低盐固态发酵酱油:盐水浓度低且量小,1个月即可出成品。
今天这个区别不细说,今天主要说超市中那些酿造酱油里的标签秘密。
根据上面所说的,酿造酱油的原料只有大豆/脱脂大豆、小麦/麸皮经过发酵而成,
√但为什么大多数酱油配料表上的成分这么复杂呢?
√而且都是酿造酱油,为什么价格会差那么多?
我们都知道,发酵都是需要时间的,像前面说到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周期需要3-6个月甚至更长成本也不会很低。
但市场上庞大的需求量,那些便宜的酱油是如何源源不断供应上的呢?
重点来了,这就是配料表上的秘密之处了!
注意:配料表上除了上面4种原料外,余下的都是:
增鲜剂、增色剂、甜味剂、防腐剂!
这也是部分酱油卖得那么便宜的原因,今天我们重点讲“酱油中的增鲜剂”,那可是酱油的灵魂所在。
02
味道不够鲜怎么办?
加味精等增鲜剂!
一瓶酱油中,决定酱油有没有鲜味,鲜味足不足的是——氨基酸态氮。
氨基酸态氮是在酱油发酵过程中自然发酵产生的,时间足够,鲜味自然就足。
时间短发酵不够鲜味不足咋办?
加增鲜剂呀!
有业内人士表示:
“头油中的多肽、氨基酸等鲜味成分十分丰富,酱香醇厚,以此生产的真正高品质酱油是完全无需添加味精的。”
“可能部分品牌在生产高价酱油时使用的头油比例不足,需要添加味精等来提升鲜味。”
最常见的酱油增鲜剂有:谷氨酸钠、呈味核苷酸。
其中谷氨酸钠被用得最多。
▎谷氨酸钠
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,配合谷氨酸钠,再添加一些其他的增味剂,可以使酱油的鲜味更浓更丰满。
而且添加了谷氨酸钠,不仅可以给酱油增鲜,还能增加酱油的等级。
插播一句:酱油等级的高低,是由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值的高低来决定的。
值越高,等级越高,氨基酸态氮值几乎每增加0.1g/100mL,就高一个等级。
按照我国酿造酱油的标准:
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值
≥0.8克/100ml为特级;
≥0.7克/100ml为一级;
≥0.55克/100ml为二级;
≥0.4克/100ml为三级。
再根据国标《GB 5009.235-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》中的方法换算下来,普通无盐味精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为6.9g/100g。
也就是说,每添加1克味精,可以提高每100ml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约0.07g。
所以说,添加谷氨酸钠(味精),对商家而言可谓是一箭三雕:
1)缩短生产周期,减少成本;
2)增加酱油的鲜味,骗过消费者的舌头;
3)提高酱油的等级,定价可更高,利润更多。
哪个商家会不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呢?
我在超市看到的很多酱油,确实都添加了。
大多数都是很多家庭经常吃的酱油,因为便宜大碗,品牌也熟悉。中间有定价稍微贵一点的,也依然有添加:
没错,我们大部人在日常中吃到的平价酱油就是「味精勾兑过的酱油」,
连一些知名品牌+高档次定价的也不例外。
▎但添加谷氨酸钠等增鲜剂是不合法的吗?
是合法的。
《GB 18186-2000 酿造酱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》技术要求中说到:
“选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规定要求的食品添加剂。”
所以,添加这个添加剂,只要遵循标准,在标准范围内就是合理的。
除此之外,酱油中的配料猫腻可能还有:
√为了增风味,加点酵母提取物来掩盖风味; √为了颜色好看,加焦糖色来人工弥补; √为了能长期保存,加山梨酸类/苯甲酸类防腐剂。
03
▎那在日常生活中,怎么选择一瓶优秀的好酱油呢?
最最最最简单看成分表的第一步:配料表越简单越好!
如果配料表中只有水、盐、大豆、小麦等4种成分,可以把它列为首选。
第二,再留意各成分的顺序。
大豆或小麦必须排在最前面,越靠前用料越多,也不担心自己吃的全是水+添加剂。
最后:再看氨基酸态氮值的高低。
一般0.8g/100mL以上比较好。
写在后面:
其实不止酱油,我们厨房里的蚝油、鱼露、料酒、食用油等,想做到真正的0添加很难。
我们普通人或许很难懂其中的“科技与狠活”, 但日常尽量做到少油少盐,少吃调味料,就能让身体中少点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最后,也别忘了给我们点个“在看”和“赞”,转发让更多人看到真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