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宣布「明侦」本季封神
2021第一天,是跪着过的。
院长也没想到,追了六季的《明星大侦探》居然还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感动和震撼。
这周更新的《夜半酒店》02案,只有一句话能形容:
一案封神。
不是什么粉丝滤镜,而是这一案实在值得我把手掌拍痛。因为,它讲的是许多平台碰都不敢碰的敏感话题——
儿童性侵。
《夜半酒店》案情很曲折。
第一周01案,实景酒店,密道机关重重,而且一次出现两起凶杀案,两个死者。
也就是说,凶手可能是一个人杀了他们俩,也有可能是两个人分别作案。
甚至首次出现了双侦探。
原以为这设定已经够复杂,哪知直到最后,还有一堆谜团没解开:
不断响起的恐怖歌谣出自何处?预示着什么?每个人收到的神秘卡片和线索是从哪里来?酒店停电瞬间,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白衣女子又是谁?……
伏笔都埋给了下一周。
第二周02案一开场,之前闪现过的白衣女子就离奇死亡。
恐怖的是,这个女人已经在这个酒店躲藏生活了好多年,而且一直在偷偷监视所有人。
监控显示她还曾经持刀追杀过某人。
怀有杀心的人潜藏在房子隐秘的角落,和你一起生活,这仿佛《寄生虫》一般的剧情让人后背发凉。
但,随着对死者背景线索的挖掘,故事从惊悚变成了心疼——
这些年来,白衣女子就生活在幽暗的密道里,吃干面包,睡脏地板。
她的床褥下面藏着一本画册,暗示她曾经在童年时期遭遇侵害。
原来,这个女生就是他们共同的妹妹,郝妹妹。
多年前她没有在火灾中丧生,而是借火灾逃离了噩梦,从此躲进密道,过上不见天日的生活。
她的仇恨,源自过去受到的伤害。
当意识到这一案的根本立意是关注儿童性侵时,我对《明侦》的爱瞬间重燃:
不枉我追了这么多年,就冲这一期,我还能再爱它十年!
为什么这个主题格外打动我?
关注社会热点的朋友们一定知道,关于儿童性侵的讨论,往往会“被消失”,禁词条、降热度、压热搜……这些操作屡见不鲜。
以至于这类议题,至今都没有被“提上台面”讨论过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,能记起的或许只有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。
而这本书受到大范围关注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作者林奕含的自杀离世。
一条命,换一段热议,想想就心痛。
讽刺的是,与媒体的三缄其口正相反,现实生活中儿童性侵的发生率并不小。
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的数据,我国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,2017年是4.7万件,2018年超过5万件,2019年达到了6万件。
这个数字,骇人听闻。
更可怕的在于,这还不是全部。
儿童性侵害案件的性质和受害主体,注定了这类案件具有极大隐秘性。
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估算过,儿童性侵案的隐案比例高达1:7,也就是说,一起案件上诉,背后或许有7起案件已经发生,但无人知晓。
那些藏在冰山下的庞大沉默者里,有一部分是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侵害,也有的是家长迫于种种压力,放弃了对犯罪者的追责。
现实生活中,懂得教育孩子防性侵的家长不到一半。
甚至还有很多人觉得小孩子根本不需要性教育。
还记得吗?2017年曾经有过一批小学生性教育读本进校园,反被家长举报尺度过大。
没有受过教训,有些人就想不通其中利害,但如果教训真的降临,又会给一个无辜孩童留下心理阴影。
所以,这期《明侦》不光呼吁了提高对儿童性侵的关注,也巧借郝妹妹之口,警醒大人要学会如何保护孩子——
哥哥们对郝妹妹的要求,乍听之下爱意浓浓,却是把郝妹妹推向深渊的帮凶。
要她听话,殊不知听话的小孩最容易被坏人掌控;
要她吃糖,可糖果也是坏人威胁引诱孩子的砝码;
要她单纯,但单纯的另一面就是无知、易受侵害。
粗心的关怀在恶意利用下,会成为受害者更难挣脱的枷锁,实际上孩子的每一次反常举动,都有可能是在向你求救。
她不去学校,也许是学校里有让她恐惧的人;她不穿裙子,也许是穿裙子时遇到过不愉快的经历,想要逃避。
妹妹的画册名字,《必须说的秘密》,也在告诉所有人,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,遇到这种事一定不要把罪恶感转嫁到受害者身上。
也不要因为恐惧流言蜚语,就选择默默承受一切。
沉默只会让犯罪者逍遥法外,造成更多伤害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说出来,让法律制裁他。
不要让童年受过伤害的孩子,成为下一个心怀恨意的郝妹妹。
其实之前,#明侦 封神#这个话题已经上过热搜。
不过那时说的不是节目,而是撒侦探和蒲侦探的超神破案。
第一期案情复杂迂回,但在第一轮侦探盲投,许多线索都还没有出现时,撒蒲两位侦探就凭借超强的逻辑推理,联手做出了惊人决定:
把所有票数,全部投给蓉门童一人!
就认定两个死者都是她杀的!
一把子梭哈!
两人自嘲:
“今晚要么封神,要么疯子。”
最后居然真的全对!
明灯灭了!
“封神”一说火速取代“明灯”称号,成为第六季高光时刻。
如果说01案的师徒侦探还有点“搏一搏”成分,那02案就真的称得上是值得载入《明侦》史册的「封神之作」。
02案的复杂程度相比01案有过之而无不及,看看这个推理过程:
满满一黑板的逻辑演算,下面人手一个小本本,奋笔疾书,时不时还交头接耳对答案。
普通综艺如果是聊聊天玩玩游戏就能捞钱的青铜局,《明侦》就是检验真才实学的高能王者局。
需要每一个嘉宾认真参与,拒绝划水!
屏幕前懵逼的我仿佛误入高数课堂,一个低头再抬头,黑板上写的啥已经看不懂了。
过去的我:和节目组斗智斗勇。
现在的我:静静地看你们推理。
而且,这一案不但高能烧脑,还赚足了我的眼泪。
尤其是蓉门童。
在坦白自己过往经历时,她承认自己小时候受到过同样伤害。
所以看到郝妹妹的心声后,她几度哽咽难以开口,那份被拼命压抑的脆弱和坚强,瞬间戳爆我的泪点。
以及最后她在投票时说的那段话:
“我是一个女生。”
“她说希望结束这个噩梦,抹掉一切重启人生。”
“我希望她如愿。”
虽然她的理智败给了情感,但是同为女性,院长实在能够共情她的心软。
Girls for girls,是女孩子和女孩子的守望相助。
而且,如果从受害者角度出发,郝妹妹的报复行为虽然违法,却也让人同情。
童年被侵害,她的恨意情有可原,只不过她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反击。
这是我眼中,《明侦》六季以来贯穿始终的最大亮点——
人设立体。
我们常说,现在的影视作品很难塑造出亮眼的反派角色,脸谱化大boss只会让观众提不起兴趣。
反观《明侦》,作为一档综艺节目,却拥有无数让人印象深刻的“嫌疑人”,甚至成为观众心中的一种情怀。
比如,“犯罪天团”NZND。
每季一案,故事格局越写越大,人物背景逐渐细化,仿佛真的有这么一个走哪儿哪儿出事的偶像团体。
先导演唱会的热度也足以证明,NZND每个成员人设塑造得有多成功,居然吸引到了真情实感的粉丝,心甘情愿氪金看演唱会。
可以说,在角色塑造上《明侦》早已远超综艺水平,转而追求展现人性的复杂化。
好的角色本就应该这样,善恶交织,缺一不可。
就像主题曲《无罪说》里写的:
世界本浑浊,罪与爱同歌。
《明星大侦探》已经第六季了。
就像开头院长说的,很难相信一档国产综艺能够办到六季,还依旧保持高水准输出,甚至一再打破观众预设,贡献出乎意料的精彩剧情。
长寿综艺,最怕故步自封。
但很庆幸,六季以来《明侦》依旧在推陈出新,无论是形式、剧情还是内核,都在往好的方向自我突破:
打破综艺固有形式,虚拟偶像人设还能开起演唱会;出乎观众预料的层层反转;
全员杀手、凶手对跳、侦探变嫌疑人等各种破案新花样。
虽然每期节目都能创造新的爆笑梗,又从来不是单纯为搞笑而生。
而是以搞笑为衣,认真为底。
在大众关注度不够的环境下,《明星大侦探》作为一档综艺节目,却扛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,用层层深入的案件,全方位剖析儿童性侵的严重性,引导观众正确应对。
这么走心的综艺,怎能不爱?
《沉默的真相》里,江阳明知自己能力不够,想为受害女学生发声犹如蚍蜉撼树。
但他依然愿意倾尽全力为之奔走一生,甚至不惜付出生命,只为引起一点回响。
当然,和他相比,一期节目的付出不值一提。
但能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,已经足够勇敢。
仔细回想,从第一季起,《明侦》每起案件都聚焦一个亟需关注的社会议题,校园暴力、家庭暴力、垃圾分类、亲情沟通……
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和最后片尾,还经常请来相关专家进行科普:
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?遇到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应对?
看这样的节目不仅是娱乐,也是一种学习。
尤其撒贝宁,六季以来,即使过程再怎么不靠谱,最后总结都不忘法制节目主持人初心,认真教育违法行为的错误性,引导观众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《明侦》一直尝试用自己的方式,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播正能量。
我不敢说这样一档综艺节目能够引发多少人对违法犯罪的反思。
至少我们,都在尽力。
这也是为什么和普通的综艺节目相比,《明侦》有着更绵延的后劲。
这样的综艺,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一直粉下去的国产良心。
如果每一档国产综艺都能做到这样的水平,观众又何愁没有好综艺看呢?